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自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就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近年来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的出版界,自然不会放过眼前这个从政府官员到平头百姓都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年初,在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初具雏形后,出版界竟相参与“开发西部”业已成为相关媒体报道的热点。日前在成都闭幕的“2000·中国西部论坛”,又一次把无数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的西部。记者也趁此时机对一年来出版界“开发西部”的情况作了一个大致的盘点,总体印象是单纯为迎合形式的需要而出书导致该类图书选题撞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几家中文网上书店,记者在用“西部”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后,无一例外的得到了满满几大屏书目,其中绝大多数与西部大开发相关并且于今年出版。可以预料的是,这只是同类书中的一部分,如果加上这个主题词不能涵盖的和没有上网的,这个书目还将长很多。此外,根据记者得到的信息,正在筹划相关选题的出版社不在少数。
从宏观上阐释西部发展战略的书在已出版的这类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诸如《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考》(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地区差距与西部发展战略》(豫人出版社),《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水利水电出版社),《西部大开发战略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西部大开发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这样的书轻轻松松就能列出10几本。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图书则紧随其后,计划出版16种已经推出6种的“区域经济研究丛书”(中国轻工出版社),《中国发展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国西部区域市场经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中西部工业与城市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费孝通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群言出版社),《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四川科技出版社)等都很类似。西部的贫困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另一个热点,像《西部对策———抑制贫困与中西部发展》(新华出版社),《贫困中的期盼———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西部生态》(四川科技出版社)等。而像《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定级评估———探索与实践》(科学出版社)这样视角独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图书少之又少。
应该说,正是出版界的参与才使得更多的人对西部地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西部大开发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的认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出版界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方面所做的努力,特别是地处西部省市自治区的出版社,更是希望能为本地区的迅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仅有热情并不会使这走得更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另一个深切的感受是一些出版社在策划出版这类图书时存在的误区:关注西部大开发就是为领导决策或者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书。而这直接导致了此类图书严重的撞车现象和疲软的的市场表现。
引发出版界“西部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固然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但出版界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西部地区是资源富足的地区,这里的资源包括出版资源。在那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有变幻多资的自然风貌,有悠久醇厚的民族风情,也有最需要各种文化技术知识的人群,其中每一种都能为出版界提供数不尽的机遇,关键就是创新。出版界对西部的关注,不应该是肤浅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云,而应该是能为人们认识西部地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能真正展示西部的风土人情,或者是能为西部的人们输送迫切需要的文化技术知识。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出版界时下的“西部现象”———盲目和一窝蜂,必然是一种不会持久的行为。如果出版界希望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够有更大的作为,现在就是改变的时候了。